閑話泡茶——每個人都可以輕松上手
茶友網首頁 個人中心
下載APP 下載APP
手機訪問 手機端二維碼
一頭大象-普洱茶

閑話泡茶——每個人都可以輕松上手

喝茶在中國是司空見慣的事情,但說起泡茶,則可能又是讓不少人覺得蹙眉的事情。

 經常有朋友跟我說,“我不會泡茶”。

 真的是這樣嗎?

以下內容,是針對“我不會泡茶”的情形來略述一二,泡茶小能手們和老泡手們可自動略過。

 一  什么叫做泡茶? 

日常喝茶的時候,許多人還是直接將茶投到茶杯中,在加水沖泡后飲用。在交流中發(fā)現,許多朋友眼中的“會泡茶”,大概是等于了“茶藝表演”中的泡茶,以至于總是下意識的認為自己不會泡茶。

其實大可不必這樣理解。

 什么叫做泡茶?

 在筆者看來,就日常品飲而言,所謂泡茶,就是以合適的器具和方式,將茶里面能溶解于水的滋味物質和釋放出來的香氣物質“沖泡出來”,并獲得適合自己口感的茶湯。 

這樣說,可能就簡單了些。雖然這樣界定下的泡茶,仍然可以區(qū)分為若干動作,但顯然就不必過于拘泥了,同時也更沒有必要將一種類似“演藝”的程式當做重點了。而一些茶修場合中的沖泡,也不在日常沖泡的探討范疇。

二  茶葉中主要有哪些物質?

筆者在此前推送的一篇文章《一片神奇葉子里的吃喝玩樂與健康!》中寫到,一片茶樹鮮葉中,水分約占75%左右,其余約25%是干物質。干物質中,有機化合物約占95%左右,另有約5%為無機化合物。

 

在鮮葉采摘后的加工過程中,發(fā)生了非常復雜的各種化學變化,形成了茶葉成品更為復雜的物質及結構。我們在日常飲茶的時候,重點關注的是常說的滋味物質、香氣物質和呈色物質。這些不同的物質及其在水中的浸出速度與程度與溫度和沖泡手法密切相關,香氣物質的揮發(fā)與呈現與溫度和器具等因素緊密相關。所以,泡茶的時候,如果對于所沖泡茶葉的品質特點已較為熟悉,那就有助于選擇合適的沖泡方式,來沖泡出可口的茶湯。

 三  常見的泡茶器具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泡茶也是如此。

 多年以前,常見的泡茶用具是這個:

現在,常見的泡茶器具包括玻璃杯、陶瓷杯、飄逸杯、蓋碗、紫砂壺等。

茶水分離是泡茶時緊要之處,但這恰恰是平時泡茶最為被忽視的地方。

有些茶,比如滋味不算很濃釅的茶,或者協調性比較好的茶,比如安徽的綠茶,直接抓一把放到玻璃杯或瓷杯中沖泡,通常喝起來口感也還好。當然,以這種方式沖泡時,通常會建議先喝三分之一左右,再續(xù)水,如此反復,而不是一次喝完杯中的茶湯再續(xù)水,那樣容易前面喝起來濃而很快喝起來就覺得淡。

而有些茶,比如云南茶普洱茶,如果撬一塊放到玻璃杯里沖泡,就往往很難喝到合適的茶湯,生茶容易被泡得又苦又澀,熟茶則很容易被泡成醬油湯。

于是,便于做到茶水分離的泡茶用具,如飄逸杯、蓋碗和紫砂壺越來越普及了。對于相對快捷的場合,飄逸杯可作為一個很好的選擇。而蓋碗和紫砂壺,則可作為功夫泡時的利器。

玻璃杯

雙層玻璃杯

瓷杯

 

飄逸杯

 

飄逸壺

 

三件杯

 

青花瓷蓋碗

 

德化瓷蓋碗

 

蓋碗與品茗杯

 

汝窯品茗杯

 

紫砂壺

 

此外,還有適合外出時用于隨身攜帶的各種茶杯。

(以上圖片來自網絡,僅供示意,

不代表具體品牌的推薦建議)

 各種功夫茶具套組,以及其它更為講究的泡茶器具就不在這里介紹了。

四  泡茶的四個要素

 通常說的泡茶四要素,包括:投茶量、用水、水溫和沖泡時間。同樣一泡茶,可以通過這四個因素的不同把握與控制,沖泡出口感不同的茶湯。

 日常泡茶用水,較為常用的是純凈水和農夫山泉。有些城市的自來水,因為水源來自生態(tài)較好的山區(qū),總體水質不錯,也可用于日常泡茶。

 有些講究一些的茶友,也會選擇在經過自己多次使用的情況下選擇特定的山泉水來沖泡特定的茶葉。

 不過,在通常情況下,不建議盲目追求用礦泉水泡茶,因為所謂礦泉水,也就是含有特定礦質元素的水,但有些礦質元素可能對茶葉的湯色、滋味與香氣有增益作用,但有些則可能適得其反,所以并不見得礦泉水泡茶就是好。

 古人關于泡茶用水的評價,主要還是基于經驗基礎之上的總結。而現代對于水質的認識,早已經可以從軟硬度和所含礦質元素等方面來進行更科學和深入的認識。此外,現在的自然環(huán)境與古代相比也早已差異巨大。所以,我們現在也大可不必執(zhí)著于古代茶書中關于水的認識來選水泡茶。

 

在泡茶用水既定的情況下,通常泡茶是投茶量、沖泡時間和水溫三個指標之間因因人而異進行靈活調整的藝術。

 第一、投茶量:1-2人時,通常3-5克;3-5人時,通常5-8克。具體可根據品飲人數及沖泡用具是茶杯還是茶壺進行適當調節(jié)。當然,假如你在廣東地區(qū),一泡普洱茶8-10克也是常見的。有些茶葉的最小包裝就是4克,則可無需稱量直接取用;有些則需要憑經驗取茶,或者用小秤計量。

可用于泡茶時稱量的小秤

第二、茶水比例:按照國際上審評茶葉時的標準杯泡法,茶水比例掌握在1:50,比如3克茶則用150克水沖泡。但在日常品飲中,通常是分泡多次出湯,所以每次注水宜根據個人認為合適的口感以及沖泡次數來掌握。

 第三、沖泡時間:在十秒至3分鐘之間,根據投茶量、茶葉的葉子的老嫩、茶葉的形狀和緊結度、茶葉的揉捻和發(fā)酵程度、以及水溫靈活掌握。此外,第1泡、第2泡、第3泡等不同泡次間的沖泡時間可視茶葉情況適當調節(jié),通常前兩泡因為葉子的浸潤和張開需要時間,所以沖泡時間會略長,第3-5泡則略短,隨后又逐漸適當延長。

 第四、水溫:水溫影響到茶葉內含物質的浸出,茶湯溫度影響到香氣和滋味的呈現。通常情況下,芽葉細嫩者,水溫宜低,在90攝氏度上下;如果是單芽類的綠茶,常常會選擇85-90攝氏度;葉子偏成熟者,水溫宜高;焙火類的茶,年份較長的老茶,水溫宜高,以利于香氣的發(fā)揮。

以上數字,僅作示意,具體的參數,大家可以結合自己常泡的茶品和自己的品飲習慣與口感偏好來掌握。

 結語

 喝茶,可快可慢,可動可靜,可飲可品,可清可調,可獨可群。

 對于日常家居或辦公場合的茶葉沖泡,建議大家對泡茶器具稍加注意,盡量能做到茶水分離;然后,拿捏好投茶量、沖泡時間和水溫這三個因素。這樣,泡茶就不再是令人生畏或者麻煩的事情。在一杯杯可口的茶湯中,你會逐漸感受到沖泡與品飲的樂趣,泡茶能手也將在此過程中慢慢養(yǎng)成,因為熟能生巧。

 如此,生活中自然也就可能增添了不少樂趣。

 誠如朱權在《茶譜》中所言,“茶之為物,可以助詩興而云山頓色,可以伏睡魔而天地忘形,可以倍清談而萬象驚寒,茶之功大矣!”

 且泡一杯茶。

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立即刪除)